高明城市歌曲征集引来各方关注,创作者们用心用情谱写高明之歌

他们用衷心的热情,来谱写属于高明绚丽的词句; 他们怀美好的愿念,用文字畅想高明发展的前景。

截至昨日,高明城市形象品牌歌曲征集活动已经进入媒体代表评审环节,记者有幸也成为媒体评委之一。据主办方透露,不日即可在网上公布最后的20首入围作品,供市民投票,并最终选出15首予以公示。
评选过程中,每首作品都被隐去作者的所有信息,只有一个编号。对于这两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而言,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创作,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作品?近日记者经多方联系,与部分创作者进行了沟通。虽未尽数,但也可略表一二。
外地人:因为向往高明,所以投了稿
辽宁、吉林、北京、重庆、湖南、浙江、广东……无论远或者近,都有响应高明的声音。
“我向往那个地方,所以就投了稿。”作者陈雷,是来自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中学的一名教师,被问及为何投稿,正在工作的他这样回答。
陈雷是满族人,说话带着浓浓的东北口音。他说,自己通过微博获知高明正在征集歌曲。通过网络搜索,他了解了高明的情况,便下笔写了篇作品。
在主办方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中,250多名投稿作者不乏像陈雷这样的热心“非专业”外地人士,许多作者投稿的数量都不止一件。
除此之外,更有一批专业的音乐人纷纷前来参与。
记者在名单中看到,一位名为“蒋平”的创作者自我介绍十分丰富,表示自己的作品曾获中宣部2007“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并创作过王宏伟《青溜溜青海青溜溜青》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其实艺术很难说有高低之分,得不得奖关系并不很大。”接通蒋平的电话,远在北京的他表示,他本身对广东有一定感情,自己在过去也曾为多个城市创作过数百首歌曲。高明区发布信息的“诚意”打动了他,让他最终选择参与歌词征集活动,希望能真正为高明做点事。
蒋平说,创作歌词时,他希望歌词能是人文的、唯美的,简单并且口语化,似“什么都没说到,但什么又都说到了,要有味道。”
本地人:写歌词时,始终有种幸福感
自从征词的信息发布以后,组委会办公室的电话“从来没停过”。
让韩耕耘最记得的,是一位高明本地药店的老板洪常青,“他电话打了好几次,还亲自来过两次办公室。”这位“药店老板”因为屡次拜访,还和高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新文切磋过“技艺”。
洪常青原为江西人,学医出身,于2000年定居高明,并开了一家药店。由于自小以来一直有写词写对联的喜好,听说高明征集歌词,便兴奋地开始准备投稿。
“此次撰写《我在高明等着你》的歌词,始终有种幸福感。”洪常青表示,作为“新高明人”,他一直希望这个地方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因此,看到政府推动城市品牌歌曲的征集,非常期望自己也能尽力。
一开始,由于不懂得使用电子邮箱,他便打电话询问是否可以送去,“小韩”告诉他可以之后,他便带着自己的作品直奔组委会办公地点。“刚过去,没想到碰上了陈常委。”和陈新文交谈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又回到家里,几番修改了自己的作品,再次亲自送到了组委会的办公室。
评委:
读了这些词,
我都想留在高明了
“尽管这是一次‘命题作文’,但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和角度来描绘高明。”前日,在专家评审环节结束后,国家一级作家、《真的好想你》等知名歌曲的作者杨湘粤感慨。
昨日的媒体评审环节,本报记者亦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评选。在隐去姓名的298首作品中,记者看到了“多维度多角度”创作:“南越王前金戈止,郁郁古贝苍茫现。”、“我在高明等着你,等着你,万般爱恋都在我心里。”……
尽管标题只是唯一的《我在高明等着你》,但创作者们都满怀丰富的想象,定出不同的作品基调。有从历史人文的角度,亦有从湖光山色的角度写实而成。部分作者则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把此歌想象为一首柔情似水的爱情歌曲。
除此之外,采用唐宋词牌的格式填写而成的词独具风格,还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式歌词,甚至有作者做出了R&B欢快的歌词风格。
“读了这些词,我都想留在高明了!”评委之一、国家一级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郑南说。
千亩油菜花(1)、风景秀丽的皂幕山(2)、正在崛起的西江新城(3)以及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阮埇古村(4)许多是高明特色的地标,成了歌词创作者们的灵感源泉。
/(资料图片)
投稿人特写
邓耀邦:为高明写下“情歌”

邓耀邦,佛山本地音乐人,词作家,也是佛山市流行音乐协会的副会长,曾创作过《佛山一家人》等多首佛山本地歌曲。在高明征歌期间,他曾带领着佛山流行音乐协会的会员前来高明采风,并号召会员们都来参与高明的征歌活动。
邓耀邦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歌曲的创作者、营销者,十分认同高明此次城市品牌形象歌曲的征集活动。对于歌词的创作,邓耀邦更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不要拿玫瑰,拿着油菜花在高明等着你,多么浪漫又具有本土气息。”邓耀邦表示,自己经过多次斟酌,最终决定在歌词中融入“情歌”的成分。从高明的风景,唱到男女之间的感情,既营造出一种层次感,也符合流行歌曲的特点。
他说,高明的发展,正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年轻的力量。而一首城市品牌形象歌曲通过这种情感的方式传递,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高明、了解高明,对高明的发展有所帮助。

苏柳:不参加是一种错过
众多创作者中,苏柳的介绍同样显得特别: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北京武警政治部文工团。
接通苏柳的电话,传来的是一个温柔又自信的女声:“我对我自己的作品很自信,因为我很擅长做山水、地域的歌词,我也有这个兴趣和热情!”同样远在北京的她,却对高明此次征歌的事情十分了解,甚至能“反问”起记者来。
起初,苏柳是通过微博了解到此次征集歌词的活动;随后,她便通过歌词征集公告及网络资源,开始了解高明。“我对佛山很熟悉,但高明没有去过。”苏柳表示,尽管如此,自己的歌词中却“充满了对高明的感情,感觉对高明了如指掌。”
作为一名外乡人,苏柳表示,此番为高明写歌,只因觉得“不参加的话是一种错过”,她不想留有遗憾,“说不定,我的词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为高明书写出新传奇!”
文/佛山日报记者邱乐昀 (责任编辑:佘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