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心绪继续在梦里徘徊,可毕竟,清晰的光芒在黑暗中划过了一条大大的口子,这并不是我能用笔所能描绘得了的,所以从个人的见解,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来,在每一次触动我心灵之后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中所提取的那仅有的主要创作手段,我想,哪怕是一个点,至少,这篇文章的目的达到了。
也许,运用调性音乐这个名词并不准确,具体化表现于自己的意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那一种音乐:鲜明的主题,复杂的纵向组织,和谐的旋律和弦,固定半固定的节奏体,有组织的有机结构,主观与客观的直线情感意境,传统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既然以上这一切都不算是唯一,那么其他第二,第三的手法又何在呢?
其实,使我第一反应的是突出音色的特点,好,暂且把这浑浊的思路幻想再次回到20世纪那种偏面的环境之中,你能很明显的发掘到音色的发光点,从勋伯格的《5首管弦乐曲》到韦伯恩的音乐创作的主要思路“音色旋律”的思想一下子从深海的最底部直冲而上。从创作角度去讲,音色的突出,可以是同一个音高的不同的声音(乐器)所形成的,也可以是不同音的单一拼接,运用各自的音色,力度,发音法等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前者代表着一位美女在精子前面挑选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那么后者就代表了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也许这篇文章不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非调性音乐的创作手法,但我这里也许只是为了从几个简单点的例子去证明主题,下面就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
念唱音调是把创作的思路并不局限在音的创作之中,他提倡说与唱的结合,整体的效果就是想要音乐语言与交流语言相融,从而形成另一种音乐效果,其实也可以这么说,这种创作手法把音乐中能使用的乐音扩大,也就是说,加入了很多语言的非固定音高的其他频率,使音乐体系更加详细化,音乐的表现也更丰富。
视觉效果的侵入使音乐在艺术的领域中不再孤单下去,他的创作角度不再是狭隘的一个点,而是包含着从各个角度迎面而来的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从而加以混合,装饰,对比,分加....简单说,声音加上视觉运用到当今的社会群体,很明显地就可以从电影这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中提炼下去(也许对于这一点,以后小耗子还会详细的跟大家交流,这里所说明的只是一个引子)举个例子,假设当你演奏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意身边的各种不同的环境状态?你是否会运用这些限制条件来综合到你的表演当中,你是否会同样在意观众的眼睛跟在意他们的耳朵一样的重要?这都是从20世纪开始对音乐创作所产生的新的课题。
音乐创作不再复杂化,而是简明化处理,也就是说对于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音乐结构因素不再要求有规有矩有板有条,具体表现为:
1.改变旋律和声的长线条,流畅的声部进行,换成只有几个音的不和谐无联系的跳进走向。
2.配器时所选择的乐器不断转换再加上不同乐器的各种演奏法所形成的特殊效果,从而进一步突出乐器中音色的不断变化。
3.强调单音音质本身的效果,改变音与音之间连接的创作地位。
4.轻视主题的重复与模进等传统的创作手法,侧重到倒影,节奏移位等等一系列的对位手法进行创作。
5.重点重点再重点的强调创作音乐本质最最主要的是从音色角度去考虑而并非从旋律去说明。
此外还有12音体系,无调性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钟式旋转法以及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等等的创作形式,但是由于每一个题目所涉及到的范围都能写成一本书的,所以在这里小耗子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老样子,小耗子还是埋下了一个疑问:
综上所述的所有非传统的无调性创作手法究竟是“打开了创作者的思路从而开辟了一条通向另一条音乐发展的道路”呢?还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引入歧途?”我想答案应该就在运用这些手法之后所呈现给大家的音乐上面,当然也就是因为有这种疑问,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一些事物的本质,真谛与启迪。
|